close
本篇文章出處:陳長文
作者: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會長陳長文
總編輯的話:
最近,理律法律事務所負責人陳長文寫了「代間的省思——給畢業同學的一封信」,這是我近來最有所感的一篇文章。字裡行間,我看到三件事:陳長文先生對家國土地的熱情、閱讀的豐沛,最後收納於清楚的邏輯,成就了這篇而今被大量轉寄的文章……
各位同學們,大家好:
如果對比東西方對「畢業」一詞的用語,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,我們所稱的「畢業」一詞,含有結束的意思,意謂著結束了一段學習的過程。但英文中的畢業典禮,叫做commencement,則是「開始」的意思,意謂著即將要展開的新的人生。
我很喜歡後者積極進取的意謂,事實上也是如此,表面上各位結束了人生很重要的一個學習階段,但實際上,各位正站在一個關鍵的起始點。一個真正獨立的人生,即將在眼前展開。
可以想像,在這個邁向獨立的時刻,很多的同學,都會有一種面對不確定未來的戒慎甚至惶惑。要繼續升學?還是去找工作?又找不找得到工作?按照常理,我應該針對同學的心情,以過來人的身分,告訴大家如何規劃畢業後的職場生涯或留學生涯、加強自己的專業競爭力,諸如此類比較實用的觀念。
但我轉念又想,這些問題雖然重要,卻非核心。而所謂的核心問題應是,認識人生,並認識自己應該追求的人生。因此,我想選擇「挫折」與「正直」,這二個觀念,來期勉大家。
挫折,是人生最大的資產與禮物
第一個想要和大家談的觀念是:「挫折,是人生最大的資產與禮物。」大家或許會覺得,不是該談怎麼成功嗎?怎麼先談起了挫折呢?這不是在唱衰大家嗎?不對,這不是唱衰,這是最大的祝福,希望大家畢業之後,能夠先經歷一連串的挫折,因為順境往往造就以後的逆境,只有逆境,才能激發自己的潛力,讓自己認清人生的真諦。
多年前,因為一些偶然的因緣,認識了罹患進行式肌肉萎縮症的朱仲祥,自幼即失去了雙親照顧、被醫生判定活不過廿歲的仲祥,身軀臠縮如同幼兒,喪失行走能力、心肺功能衰竭、呼吸困難,連寫字、按鍵盤都很困難。
即便如此,每次看見他,卻總是保持著永遠的開朗,仲祥總是用熱愛生命地口吻說:「只要有呼吸,就有希望!」雖然仲祥在二○○一年離開人世,即便陷入這麼困難的處境,挫折仍沒有打倒他,仲祥精采地、認真地、盡力地充實了屬於他的三十七年的人生功課。類似這樣的故事,還有很多。他們沒把上天加諸在他們身體上障礙,當成自憐自艾的理由,而是調整自己,更平實地活出屬於自己的生活。
如果,這群勇士面對自身如此鉅大的肢體障礙,都能一任無悔地把每一個挫折當成人生功課,用心地去看待,絕不放棄、絕不退縮。那麼,我們這群手足俱健的人,又什麼理由在逆境來時俯首稱臣,在挫折面前放棄自我呢?
艾力生耶魯演講: 我看見一千個失敗的人
曾經看過一個有趣的演講故事,有一次甲骨文的執行長艾力生(LarryEllison),他應邀到耶魯大學對著一千名畢業生演講,他對著在場的耶魯高材生們說:「今天我看著我的前面,我並不是看到擁有光明前程的一千個希望,我看到的事實上是一千個失敗的人,我沒有看到一千個各行各業的領袖人物,我看到的是失敗的人。為什麼?因為我艾力生,世界第二個有錢的人,是大學的退學生,而你們不是。他接下來說,比爾蓋茲是世界上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第一有錢的人,他也是一個退學生,你們也不是,還有一個人叫做艾倫(PaulAllen)跟比爾蓋茲(BillGates)是合夥人,他是世界第三有錢人,他也是一個休學生,你們也不是。」
從表面看,他在畢業典禮的場合講這樣的話似乎非常不適合。可是,各位我們用心去想,他的本意當然不是如此,他是要告訴我們學校教育只是給我們一個基礎,我們要認識大學教育的侷限性。
透過這段震撼有力的演講,不知道大家能否體會,「挫折」往往代表生命的「轉折」,生命總會在特別的地方轉彎,今時今刻的不順遂,往往是為自己人生一份特別的體驗,乃至於未來的成功埋下伏筆。
而我要舉的另一個例子,則是我自己的。二年多前,我所服務的理律法律事務所經歷了嚴重打擊。一位資深員工捲走了客戶約三十億的款項。面對這樣重大的打擊,最簡單的選擇,其實是倒閉。但我們想到,事務所裡有五百位同仁,理律是大家的經濟依靠。而且,我們也必須對客戶負責。我們就想,理律絕不能倒下。
於是我們開始了與客戶長達一個月的談判。這其間,也幾度瀕臨談判破裂。代表理律和客戶談判賠償事宜的我當時,很能體會春秋時期伍子胥一夜白頭的心情。
後來終於達成協議,除了分期償還客戶失款,其中更協議將一部分的賠償轉為公益用途,這個協議一出,報紙甚至特別地寫了一篇社論,讚譽理律即便在最艱難的時刻,仍能想到對社會的公益責任。二年多過去了,理律不但撐過去了,而且變得更堅強。我常常會回頭去想這件事,我漸漸發現,那件當時視為痛心至極的災難,對現在的自己來說,卻是人生最重要的禮物之一。
透過那次的事件,我有機會更深一層地去認識人性、反省自己,更深層地思考人生的意義,經歷了那樣的挫折,會讓自己發現許多不曾想過的盲點。
現在的我,反而很同情那位捲款逃走的同事,他雖然得到了三十億,但他卻失去了自己。也許他能永遠地逍遙法外,但終究得惶惶惑惑地過一輩子,良心的法庭,已然審判了他。
而說到這裡,我想告訴各位同學的是。包裹在挫折外表下的東西,往往是珍貴的成長禮物。每每看到社會新聞中,許多人因為一時的挫折,自暴自棄、頹然迷思,甚至選擇結束生命,我都覺得很痛心,很多人只看到挫折的表象,就因此被擊倒了,也就因此失去發覺挫折所代表的真正意義。
我們應當追求什麼樣的人生? 答案是正直
第二個想談的觀念則是,我們應當追求什麼樣的人生,我的答案很簡單:正直。法國大哲學家蒙田曾說:「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正正派派作好一個人;最艱難的學識莫過於懂得自自然然過好這一生。」
在談這個觀念之前,首先,容我鄭重地代表我們這一個世代,向各位致歉。為什麼要致歉呢?
容我流俗地以總統女婿趙建銘為例,其實,趙建銘犯的錯並不是特例,它反應社會各個層面價值偏差的總集,趙建銘,也不過就是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,為什麼會表現出令人無法想像的巨大貪念呢?我相信,他也曾經是一張白紙,而這張白紙不是一天之內就變黑的,轉污的過程,是一連串、長時間的負面養成歷程。
首先,他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,他的父母親並沒有善盡教導之責,但更令人感到沮喪的是,趙建銘出身於一個知識菁英的家庭,他的父親曾當過學校校長。但這位「一校之長」卻和他的兒子一起捲涉進不堪聞問的貪瀆風暴中。
這位校長,透過負面的身體實踐,等於自幼即灌輸他的子女,以財富為唯一導向,而棄是非判斷於不顧的錯誤的人生態度。而更令人寒心的是,這樣的「教育」工作者,竟然曾是一位校長。它諷刺地示範了多麼巨大的荒謬。其次,我們的學校教育也是有問題的。醫學院畢業的趙建銘,以結果論,在求學的過程中,已可被歸類為「佼佼者」。但這位佼佼者的學業表現與人格表現,卻可以完全地割裂開來、對立開來。我們的教育體系,顯然只重視「專業的培養」,卻輕忽「人格的培養」,才會出現這種專業與人格割裂的矛盾現象。
其三,我們的社會教育也出了問題,趙建銘因為成為總統女婿,接近了權力核心。立心已偏的他,加倍地容易受到權力的誘惑,是很容易理解的。但當他身邊的人,並沒有表現出與他不同的行為模式,甚至選擇與他同流合污的時候,他更加沒有機會去檢驗自己行為的偏失。
在媒體揭露的許多事證中,我們可以看到,一個巨大共犯體的成形,其中牽涉了官員、企業主、醫界人士、律師等等,許許多多在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。
這點點滴滴都已顯示趙建銘之非,已非其一人之非,而是環繞在他身邊所謂的「上流階層」、「權力核心」的集體墮落。
社會中堅沒能捍衛社會價值我只能說「慚愧!」
各位這一世代的年輕人,其實在某種程度上,正是處在和趙建銘相同的價值環境之中。沒有誠信的總統、接受不當利益的官員、以金錢疏通公務員的商人、對貪腐防杜消極失職的司法機關、以清流自居卻對貪腐噤聲不敢言的意見領袖...。
在這巨大的負面氛圍下,要維持「正直」的本心,可以想見,在思想與內心層次,各位要面對多大的挑戰。
而這就是我認為我們這一世代,要向各位這一世代的年輕朋友道歉的緣故。我們這群自詡為「社會中堅」的群體,並沒有好好地捍衛正義與正直的社會價值,讓我們的下一代,必須面對極大的誤導。就這一點來說,我只能說:慚愧!慚愧!慚愧!
但另一方面,我要說的是,我們這一世代,也並不全都做了負面示範,還是有許多人,在他能力所及的人生範圍內,盡其本心地經營屬於他的正直人生。
仍有不懼立委權威的海關官員、基層員警,忠於職務、堅守崗位;仍有一群新聞工作者,敢於對抗權威,揭發不法;仍有一群大學教授,走出了校園的象牙塔,持續不輟地為挽回社會良知發聲;仍有一群司法人員,敢於向媚諂權力者的風氣,嗆言怒語;仍有心繫弱勢,集資集力為社會付出的企業人士...。換言之,這社會即便有負面的逆流在毀傷社會的正直善念,但正面的力量卻從不曾消退。套句李遠哲先生的名言:「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」(雖然這句話現在顯得有點諷刺)。事實上,這個社會向上與向下的力量總是不斷地拉扯著,像是一場拔河賽,向那一方擁靠,就看那一方的力量比較大。
換言之,不管是對各位,或者是我們這一個世代來說,要成為什麼樣的力量,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這選擇是操諸自己的。所差別者在於,我們這一世代,選擇了那一個陣營,多已既定。
但各位年輕朋友卻還沒有做出選擇,或者精確地說,還來得及告訴自己、提醒自己,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。而這「開始」的第一步,是無比重要的,因為,當你選擇正直的第一步,下一步的正直路就容易多了,但若大家選擇的是不正直的第一步,就很容易像趙建銘一樣,一步一步地錯下去,難以回頭。
不後悔的人生 關心無助靈魂
最近,我收到了一篇文章,是清華大學教授彭明輝先生寫的「不後悔的人生」。這篇文章引了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寫的小說《伊凡‧伊列區之死》裡的情節。
故事主角伊凡.伊列區直到「死前」,都可以算作「非常成功」,至少是那種他「自以為是」的成功!他做到令人欽羨的高等法院檢察長,有一個人人羨慕的漂亮太太,交往的都是聖彼得堡的上流階級和貴族。他聰明伶俐,善於討好長官,立志要在官場裡出人頭地。出身貧苦的他,平步青雲、財富迅速累積、好不威風得意。
然而,這個「成功」的故事,卻急轉而下,有一次當他在掛窗簾的時候,竟從梯子跌下,從此臥病不起。臥病後,他才開始發現,正如他以往一般從沒有關心過別人一樣,身邊沒有一個人真正的關心他。
他的醫生毫不在乎他的疼痛與憂慮,不把他當作一個有感覺有思想的人,只是機械化地用專業角度在處理他的身體。這就像他在法院一貫的風格,他只想從專業角度把所有的案件冷漠而優雅地處理掉,冷漠到近乎無情與殘酷。
他的同事知道他遭難後只想打探他遺下的空缺會讓誰升上,像秃鷹一般貪婪地等待著從他的不幸中得到好處。而以前的他也是一隻一模一樣的秃鷹。
不甘於平凡的他,一生都在追求財富、名利以及與眾不同。但直到將死,他才發現,他從沒有得到過一件與人不同的東西,他從沒留下會讓人銘記在心的功勳,他一生的官運亨通、功成名就,都是只不過是「庸俗至極」的集合。他很想從頭來過。但上天已不再給他第二次機會!
大家會不會擔心自己成為第二個、第三個伊凡.伊列區呢?當臨到了和伊凡.伊列區同樣的最後人生,我們是否能泰然地告訴自己,我對自己的人生無愧?我曾運用我所擁有的力量,造福過自己所處的社會、關心過這塊土地上的人民、體諒過世界各個角落受苦受難的無助靈魂?
遇到人生十字路口 我們知道正確的路
其實伊凡.伊列區的故事,也警示大家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,那就是「慎始」。在電影《女人香》中,奧斯卡影帝艾爾帕西諾飾演一位目盲的退伍軍官,他在片中慷慨地說道:「人生,會遇到無數的十字路口,每一次,我們都知道那條路是正確的,但我們從不選它,因為我們知道,正確的路有多難走。」
用這句話來檢視伊凡.伊列區的人生,我相信,每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,他內心其實都知道那一條路是正確的,只是他一再給自己藉口,放任自己選擇那條容易但不正確的路,於是愈走愈錯、愈走愈遠。
這樣的情形,也一樣可以用來檢驗前面所提的趙建銘的例子。當面對不正當的利益誘惑,第一次他選擇臣服在利益之下而去扭曲應有的正直堅持,第二次、第三次...漸漸地他就愈走愈遠,也錯的愈來愈離譜。
而各位同學雖然才剛離開校園,程度不同的,其實也已走過好些個十字路口,同學們也該自問的是,在自己成長與學習階段,走到了各個十字路口之前,各位做了什麼樣的選擇?趙建銘的例子,又帶給大家什麼警愓呢?
心態尤其是重要的,一旦各位在心態的十字路上錯了這一步,之後的人生路就很難期待了。漸漸地就會讓自己在每一個十字路口畏難擇易、去正取邪,惶惑地虛擲人生,終至不返。
對於這最基礎的價值建立,同學們尤其要戒慎恐懼。例如,當各位出社會工作時,如果服務的公司要求自己作假帳,就代表那間公司根本不值得為他工作。雖然當下作出抗拒,會遭到很多的壓力與困難,但那些困難與壓力,將會引導你找到正當的人生方向、正當的工作。
紅十字之父獻大愛 身影永留世人心中
接著,我想拿另一個人的例子與伊凡.伊列區作比較,那就是紅十字之父,亨利.杜南先生,這位瑞士銀行家,當他路經蘇法利諾戰場,看到路上哀嚎垂死的士兵,他選擇留下來救傷援苦,這還不夠,他覺得自己一個人能力單薄,遂開始奔走四方,呼籲成立中立的救援組織,而為了獻身於這樣的大愛,他的銀行事業從此一蹶不振,從此落魄潦倒。可是,也因為他的努力卻使得至今傳承逾百年、濟扶無數苦難靈魂的紅十字會,就此誕生。
亨利.杜南剛好和伊凡.伊列區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,當臨到人生的盡頭時,表面上功成名就的伊凡.伊列區,實際上一無所有;表面上一無所有的亨利.杜南,他的身影卻永遠永遠地留在世人的心中。
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伊凡.伊列區,也都可以是亨利.杜南。我們選擇當誰呢?要選擇什麼樣的人生觀,我們的人生才可以無悔呢?我很希望各位同學能認真思考這個問題。
最後,對於這封信,我抱著很深很深的期待。經常在報紙論壇投書的我,其實心中也有很大的挫折、很深的虧欠。相對於像白紙一般的你們,許多現在正掌握著權力,擔當社會中堅的上一代,是應該要感到羞愧的。
特別是政治人物,他們一直在做著許多令人痛心、不可思議的負面示範,扭曲了人性、扭曲了正直。經常對這些掌權者針砭疾呼的我,突然間非常的感慨,我想,他們的性格已經固化了吧,這許多的呼籲,都只能是狗吠火車。
這時我想,與其期待這些固化的人改變,也許更該期待還處在液化階段的各位,謹慎地抉擇人生、對待人生吧,這是我寫這封信的心情。
孔子曾說:「德不孤,必有鄰」,在我的人生之路上,所見過真正成功的人士,他們最大的資產就是正直的性格,因為正直,所以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,因為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,才能擁有更多的機會。
所以,我最後要再重覆一遍,當一個正直的人,是一切成功的源頭。能接受挫折的洗禮,才能真正地贏得人生!
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會長 陳長文
>>後記
其實,這封信,我的寫信對象不只是大學應屆畢業的同學,我更想藉這封信,告訴天下父母、為人師長者、以及社會上的其他「大人」們。我們所做的一切,在在地影響著年輕一代的想法與行為。如果,我們真的愛我們的子女、我們的學生、這一群國家未來的希望。那麼,請先讓自己,成為一個好榜樣。透過我們自己的身體力行,來形塑年輕一代的價值觀。
比方說,在信中,我舉了趙建銘的例子。不只是用來警省年輕朋友們,更是用來警省身為父母、師長的我們。而事實上,雖然趙建銘示範了極大的荒謬與錯誤,但從提供了警省社會這個角度言,也許,我們還應該感謝他。
又比方說,當我提到了十字路口的選擇,其實身為父母、師長、社會主體力量的我們這一個世代,更該深切地自問,我們面對了無數的人生抉擇、人生十字路口,有多少次是不畏於難地堅走正確的路?又有多少次折服在畏苦怕難地選擇了容易但錯誤的路?
另一方面,當我們的子女、學生臨到了不同的十字路口,我們又是如何地引導他們做出選擇呢?是透過溺憐溺愛,削弱他們的抗壓能力與獨立性格,讓他們不敢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。還是以身作則,先由自己開始,身體力行崇善守正的價值堅持,以要求我們的下一代,不能輕易因為困難而向不正義的價值觀妥協呢?
甚至擴大來說,這些屬於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的反省,放在大學畢業的時間點都有點過晚了。那是孩子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,無時無刻,父母師長都應思考的問題。
進入腐朽的循環 社會將集體崩壞
最近有一份問卷調查指出,有高達四分之一的大專院校學生願意為了升遷與薪水,為公司作假帳。這是一個很令人震驚、也讓人很挫折的數字。
但當我們痛心地指責年輕人出現了這種價值失落、偏差的嚴重問題時,其實,我們更該問的是:孰令致之?如果這一份問卷代表的是年輕世代中,為數不少的年輕人的價值觀的話。那麼它所表彰的錯誤,不會是表面上年輕人的錯誤,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會是他們的上一世代、上上一世代的錯誤。
因為這樣的價值觀不會平白地形成,它必然是一個模仿的過程,顯然地,事實上也是確然地,身為父母、師長的我們這一世代,的確有為數不少的人,特別是有錢、有權、有官位、有資源的人,作出了許多令人覺得極為羞恥的負面示範。我們這個世代該自問的是:我們在年輕人的面前表現了什麼樣的人生態度呢?面對金錢與權力的誘惑,我們把良知與對正直的堅持放在什麼樣的地方呢?面對不公不義的政治現實、社會現象,我們是選擇站出來批判斥喝,還是冷漠噤聲呢?
如果,我們自己都把金錢奉為最高價值,而輕易棄守良知善念的話,又如何期許我們的下一代,面對升遷加薪的誘引,不會為一個貪敗不法的公司集團造假違法呢?
如果,我們自己都選擇對社會不義的一面,冷漠不關心,又如何期待我們的下一代,有勇氣去捍衛正義、對抗腐敗呢?
當我們這一代的價值觀腐朽了,這樣的腐朽也將傳染給我們的下一代。一旦一代與一代間,進入了這種腐朽的循環,社會也將集體崩壞。這不是危言聳聽,更不是飄渺的預測。而是台灣這十數年來的具體寫照,因為我們無所作為的懈怠,坐令誠信、正直、公義等善念盪然消散,使得我們正集體地承擔沉淪的苦果。這些痛苦不僅僅加諸在我們的身上,更將加諸在我們的子女身上。
把獨立當做送給子女最大的禮物
那麼,下一個問題是,我們該怎麼做呢?與其抽象的泛論,我想舉二個最近的實際例子。來談談我認為我們應該有的「實際作為」是什麼?
第一個要舉的例子是,歷史上最大筆的行善捐款:股神巴菲特宣布捐出家產的百分之八十五、三百多億美金給比爾蓋茲創辦的公益基金會。為了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,聯合報特別來訪問我的感想。我第一個感觸是,東西方的價值文化,實在頗有差距。
我首先想到的是狐狸的例子。狐狸長至四、五個月的時侯,狐狸父母都不再給小狐狸吃東西,當小狐狸還要撒嬌的去找父母要東西吃的時候,這時候父母親會用非常嚴厲的態度把小狐狸嚇走。為什麼呢?顯然是生物的宿命,希望下一代能夠早點獨立成長,能夠比上一代加倍的優秀。
其實,西方人對子女的教育方式,在某方面,和狐狸非常相似。他們把「獨立」二字,當做送給子女最大的禮物。因為他們知道,獨立的追求自己所屬的人生、自己親手打造的成功,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、最重要的歷程。
這與華人社會習慣把孩子「照顧的好好的」,很不相同。華人社會對子女不但從出生到成長,呵嚄備至,父母親甚至還得幫孩子想到他出社會、成家立業、垂垂老矣時該怎麼辦,於是,父母親極盡可能地攢聚財富,想要遺留子孫。但若從「人生哲學層次」來看「子女最佳利益」時,就會發現,這種不斷攢聚財富,意想遺留親人的作為,其實是某種程度「剝奪子女的奮鬥過程」,也等於剝奪子女人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成分。
舉例來說,台灣有許多大企業主,他們最令人稱羨敬仰的,並不是他們可與國敵的財富,而是他們白手起家的奮鬥過程。但當他們把財富以親親有別的想法,遺給子女的同時,也等於剝奪子女,追求一個「因不懈奮鬥而贏得成功」的歷程。
相反地,西方文化在教育子女過程中,所強調的獨立觀,反而才是一種對子女的真正的尊重、真正的愛。這種「愛」,重視的是實質的、精神的層次;而東方的以親為先的「愛」,則反而流於形式的、物質的層次。
從這個分別,就可以體會出,為什麼美國會出現像巴菲特這樣的企業家了,他可以把財產全部留給他的子女,表達他對子女的「形式的愛」,但他沒有,他捐出了大部分的財產,因為他知道,那才是對子女奮鬥人生的真正尊重。
謹慎呵護、助燃孩子們心裡的愛苗
第二個例子,是不久前我在媒體上看到的故事,一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,為了五十多位繳不起餐費的學生,在火車站舉辦音樂會,發起義演募款。這個故事中,令人欣慰的不只是那位小小年紀卻充滿愛心的小學生,還有他的家長、老師、同學,以及提供義演場所的火車站站務人員,當他們得知孩子有這樣的想法時,盡心盡力地幫助孩子完成他的想法,這不正是最棒的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還有社會教育嗎?
在這樣氛圍中長大的孩子,自然可以培養健全的人格、良好的心性。更重要的是,有了健全的人格、良好的心性,孩子就取得了成功人生的第一把鑰匙。
其實,就如同這位有愛心的小學生一般,人心裡的愛,從不曾消失。但好的家長、好的師長,會持續地、謹慎地呵護、助燃孩子們心裡的愛苗。而不稱職家長、不稱格師長,則會不經意甚至刻意地悶熄孩子們心中寶貴的愛苗。
當多一株愛苗獲得澆灌時,社會的集體幸福就獲得了多一分的力量。
相反地,當多一株愛苗被無情地悶熄的時候,社會的集體幸福也就失去了一分寄託,甚至因此多了一分負面拉扯的力量。這些看來至微的個別善念,其實巨大而深切地牽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幸福。
在應邀演講的時候,我常常強調一個觀念:「幸福,是總體概念」。沒有總體的幸福,就沒有個體的幸福,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多關心社會、多參與社會。但在這裡,我要強另一個相對的觀念:「幸福,同時也是個別善念」。沒有個別的、微小的善念加總,也不會有總體幸福的存在。最後,我要強調的是,人生當中,有太多的事情,比表象的財富重要的多的多。一個不富有的人,可以是非常成功的人,如果他能對自己的人生俯仰無愧、行穩坐正,無所不安的話。
相反的,一旦非常富有,或者掌握至高權力的人,卻可以是一個失敗透底的人,坐不正行不穩,就得永遠惶惶不安,當他們犧牲了正直誠信來換取財富權力的同時,他永遠得擔心別人用一模一樣的方法,來奪取他們與魔鬼交易來的財富權力,這樣的人,不只輸掉了自己的人生,也污染了社會的價值、崩壞了社會的集體幸福。
這樣的人,不但不值得羨慕,如果這樣的人位居高位,為了捍衛社會的集體善念與集體幸福,我們更要勇敢站出來,大聲的批判討伐。這不只是為了我們的幸福,更是為了我們下一代的幸福。
作者: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會長陳長文
總編輯的話:
最近,理律法律事務所負責人陳長文寫了「代間的省思——給畢業同學的一封信」,這是我近來最有所感的一篇文章。字裡行間,我看到三件事:陳長文先生對家國土地的熱情、閱讀的豐沛,最後收納於清楚的邏輯,成就了這篇而今被大量轉寄的文章……
各位同學們,大家好:
如果對比東西方對「畢業」一詞的用語,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,我們所稱的「畢業」一詞,含有結束的意思,意謂著結束了一段學習的過程。但英文中的畢業典禮,叫做commencement,則是「開始」的意思,意謂著即將要展開的新的人生。
我很喜歡後者積極進取的意謂,事實上也是如此,表面上各位結束了人生很重要的一個學習階段,但實際上,各位正站在一個關鍵的起始點。一個真正獨立的人生,即將在眼前展開。
可以想像,在這個邁向獨立的時刻,很多的同學,都會有一種面對不確定未來的戒慎甚至惶惑。要繼續升學?還是去找工作?又找不找得到工作?按照常理,我應該針對同學的心情,以過來人的身分,告訴大家如何規劃畢業後的職場生涯或留學生涯、加強自己的專業競爭力,諸如此類比較實用的觀念。
但我轉念又想,這些問題雖然重要,卻非核心。而所謂的核心問題應是,認識人生,並認識自己應該追求的人生。因此,我想選擇「挫折」與「正直」,這二個觀念,來期勉大家。
挫折,是人生最大的資產與禮物
第一個想要和大家談的觀念是:「挫折,是人生最大的資產與禮物。」大家或許會覺得,不是該談怎麼成功嗎?怎麼先談起了挫折呢?這不是在唱衰大家嗎?不對,這不是唱衰,這是最大的祝福,希望大家畢業之後,能夠先經歷一連串的挫折,因為順境往往造就以後的逆境,只有逆境,才能激發自己的潛力,讓自己認清人生的真諦。
多年前,因為一些偶然的因緣,認識了罹患進行式肌肉萎縮症的朱仲祥,自幼即失去了雙親照顧、被醫生判定活不過廿歲的仲祥,身軀臠縮如同幼兒,喪失行走能力、心肺功能衰竭、呼吸困難,連寫字、按鍵盤都很困難。
即便如此,每次看見他,卻總是保持著永遠的開朗,仲祥總是用熱愛生命地口吻說:「只要有呼吸,就有希望!」雖然仲祥在二○○一年離開人世,即便陷入這麼困難的處境,挫折仍沒有打倒他,仲祥精采地、認真地、盡力地充實了屬於他的三十七年的人生功課。類似這樣的故事,還有很多。他們沒把上天加諸在他們身體上障礙,當成自憐自艾的理由,而是調整自己,更平實地活出屬於自己的生活。
如果,這群勇士面對自身如此鉅大的肢體障礙,都能一任無悔地把每一個挫折當成人生功課,用心地去看待,絕不放棄、絕不退縮。那麼,我們這群手足俱健的人,又什麼理由在逆境來時俯首稱臣,在挫折面前放棄自我呢?
艾力生耶魯演講: 我看見一千個失敗的人
曾經看過一個有趣的演講故事,有一次甲骨文的執行長艾力生(LarryEllison),他應邀到耶魯大學對著一千名畢業生演講,他對著在場的耶魯高材生們說:「今天我看著我的前面,我並不是看到擁有光明前程的一千個希望,我看到的事實上是一千個失敗的人,我沒有看到一千個各行各業的領袖人物,我看到的是失敗的人。為什麼?因為我艾力生,世界第二個有錢的人,是大學的退學生,而你們不是。他接下來說,比爾蓋茲是世界上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第一有錢的人,他也是一個退學生,你們也不是,還有一個人叫做艾倫(PaulAllen)跟比爾蓋茲(BillGates)是合夥人,他是世界第三有錢人,他也是一個休學生,你們也不是。」
從表面看,他在畢業典禮的場合講這樣的話似乎非常不適合。可是,各位我們用心去想,他的本意當然不是如此,他是要告訴我們學校教育只是給我們一個基礎,我們要認識大學教育的侷限性。
透過這段震撼有力的演講,不知道大家能否體會,「挫折」往往代表生命的「轉折」,生命總會在特別的地方轉彎,今時今刻的不順遂,往往是為自己人生一份特別的體驗,乃至於未來的成功埋下伏筆。
而我要舉的另一個例子,則是我自己的。二年多前,我所服務的理律法律事務所經歷了嚴重打擊。一位資深員工捲走了客戶約三十億的款項。面對這樣重大的打擊,最簡單的選擇,其實是倒閉。但我們想到,事務所裡有五百位同仁,理律是大家的經濟依靠。而且,我們也必須對客戶負責。我們就想,理律絕不能倒下。
於是我們開始了與客戶長達一個月的談判。這其間,也幾度瀕臨談判破裂。代表理律和客戶談判賠償事宜的我當時,很能體會春秋時期伍子胥一夜白頭的心情。
後來終於達成協議,除了分期償還客戶失款,其中更協議將一部分的賠償轉為公益用途,這個協議一出,報紙甚至特別地寫了一篇社論,讚譽理律即便在最艱難的時刻,仍能想到對社會的公益責任。二年多過去了,理律不但撐過去了,而且變得更堅強。我常常會回頭去想這件事,我漸漸發現,那件當時視為痛心至極的災難,對現在的自己來說,卻是人生最重要的禮物之一。
透過那次的事件,我有機會更深一層地去認識人性、反省自己,更深層地思考人生的意義,經歷了那樣的挫折,會讓自己發現許多不曾想過的盲點。
現在的我,反而很同情那位捲款逃走的同事,他雖然得到了三十億,但他卻失去了自己。也許他能永遠地逍遙法外,但終究得惶惶惑惑地過一輩子,良心的法庭,已然審判了他。
而說到這裡,我想告訴各位同學的是。包裹在挫折外表下的東西,往往是珍貴的成長禮物。每每看到社會新聞中,許多人因為一時的挫折,自暴自棄、頹然迷思,甚至選擇結束生命,我都覺得很痛心,很多人只看到挫折的表象,就因此被擊倒了,也就因此失去發覺挫折所代表的真正意義。
我們應當追求什麼樣的人生? 答案是正直
第二個想談的觀念則是,我們應當追求什麼樣的人生,我的答案很簡單:正直。法國大哲學家蒙田曾說:「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正正派派作好一個人;最艱難的學識莫過於懂得自自然然過好這一生。」
在談這個觀念之前,首先,容我鄭重地代表我們這一個世代,向各位致歉。為什麼要致歉呢?
容我流俗地以總統女婿趙建銘為例,其實,趙建銘犯的錯並不是特例,它反應社會各個層面價值偏差的總集,趙建銘,也不過就是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,為什麼會表現出令人無法想像的巨大貪念呢?我相信,他也曾經是一張白紙,而這張白紙不是一天之內就變黑的,轉污的過程,是一連串、長時間的負面養成歷程。
首先,他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,他的父母親並沒有善盡教導之責,但更令人感到沮喪的是,趙建銘出身於一個知識菁英的家庭,他的父親曾當過學校校長。但這位「一校之長」卻和他的兒子一起捲涉進不堪聞問的貪瀆風暴中。
這位校長,透過負面的身體實踐,等於自幼即灌輸他的子女,以財富為唯一導向,而棄是非判斷於不顧的錯誤的人生態度。而更令人寒心的是,這樣的「教育」工作者,竟然曾是一位校長。它諷刺地示範了多麼巨大的荒謬。其次,我們的學校教育也是有問題的。醫學院畢業的趙建銘,以結果論,在求學的過程中,已可被歸類為「佼佼者」。但這位佼佼者的學業表現與人格表現,卻可以完全地割裂開來、對立開來。我們的教育體系,顯然只重視「專業的培養」,卻輕忽「人格的培養」,才會出現這種專業與人格割裂的矛盾現象。
其三,我們的社會教育也出了問題,趙建銘因為成為總統女婿,接近了權力核心。立心已偏的他,加倍地容易受到權力的誘惑,是很容易理解的。但當他身邊的人,並沒有表現出與他不同的行為模式,甚至選擇與他同流合污的時候,他更加沒有機會去檢驗自己行為的偏失。
在媒體揭露的許多事證中,我們可以看到,一個巨大共犯體的成形,其中牽涉了官員、企業主、醫界人士、律師等等,許許多多在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。
這點點滴滴都已顯示趙建銘之非,已非其一人之非,而是環繞在他身邊所謂的「上流階層」、「權力核心」的集體墮落。
社會中堅沒能捍衛社會價值我只能說「慚愧!」
各位這一世代的年輕人,其實在某種程度上,正是處在和趙建銘相同的價值環境之中。沒有誠信的總統、接受不當利益的官員、以金錢疏通公務員的商人、對貪腐防杜消極失職的司法機關、以清流自居卻對貪腐噤聲不敢言的意見領袖...。
在這巨大的負面氛圍下,要維持「正直」的本心,可以想見,在思想與內心層次,各位要面對多大的挑戰。
而這就是我認為我們這一世代,要向各位這一世代的年輕朋友道歉的緣故。我們這群自詡為「社會中堅」的群體,並沒有好好地捍衛正義與正直的社會價值,讓我們的下一代,必須面對極大的誤導。就這一點來說,我只能說:慚愧!慚愧!慚愧!
但另一方面,我要說的是,我們這一世代,也並不全都做了負面示範,還是有許多人,在他能力所及的人生範圍內,盡其本心地經營屬於他的正直人生。
仍有不懼立委權威的海關官員、基層員警,忠於職務、堅守崗位;仍有一群新聞工作者,敢於對抗權威,揭發不法;仍有一群大學教授,走出了校園的象牙塔,持續不輟地為挽回社會良知發聲;仍有一群司法人員,敢於向媚諂權力者的風氣,嗆言怒語;仍有心繫弱勢,集資集力為社會付出的企業人士...。換言之,這社會即便有負面的逆流在毀傷社會的正直善念,但正面的力量卻從不曾消退。套句李遠哲先生的名言:「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」(雖然這句話現在顯得有點諷刺)。事實上,這個社會向上與向下的力量總是不斷地拉扯著,像是一場拔河賽,向那一方擁靠,就看那一方的力量比較大。
換言之,不管是對各位,或者是我們這一個世代來說,要成為什麼樣的力量,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這選擇是操諸自己的。所差別者在於,我們這一世代,選擇了那一個陣營,多已既定。
但各位年輕朋友卻還沒有做出選擇,或者精確地說,還來得及告訴自己、提醒自己,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。而這「開始」的第一步,是無比重要的,因為,當你選擇正直的第一步,下一步的正直路就容易多了,但若大家選擇的是不正直的第一步,就很容易像趙建銘一樣,一步一步地錯下去,難以回頭。
不後悔的人生 關心無助靈魂
最近,我收到了一篇文章,是清華大學教授彭明輝先生寫的「不後悔的人生」。這篇文章引了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寫的小說《伊凡‧伊列區之死》裡的情節。
故事主角伊凡.伊列區直到「死前」,都可以算作「非常成功」,至少是那種他「自以為是」的成功!他做到令人欽羨的高等法院檢察長,有一個人人羨慕的漂亮太太,交往的都是聖彼得堡的上流階級和貴族。他聰明伶俐,善於討好長官,立志要在官場裡出人頭地。出身貧苦的他,平步青雲、財富迅速累積、好不威風得意。
然而,這個「成功」的故事,卻急轉而下,有一次當他在掛窗簾的時候,竟從梯子跌下,從此臥病不起。臥病後,他才開始發現,正如他以往一般從沒有關心過別人一樣,身邊沒有一個人真正的關心他。
他的醫生毫不在乎他的疼痛與憂慮,不把他當作一個有感覺有思想的人,只是機械化地用專業角度在處理他的身體。這就像他在法院一貫的風格,他只想從專業角度把所有的案件冷漠而優雅地處理掉,冷漠到近乎無情與殘酷。
他的同事知道他遭難後只想打探他遺下的空缺會讓誰升上,像秃鷹一般貪婪地等待著從他的不幸中得到好處。而以前的他也是一隻一模一樣的秃鷹。
不甘於平凡的他,一生都在追求財富、名利以及與眾不同。但直到將死,他才發現,他從沒有得到過一件與人不同的東西,他從沒留下會讓人銘記在心的功勳,他一生的官運亨通、功成名就,都是只不過是「庸俗至極」的集合。他很想從頭來過。但上天已不再給他第二次機會!
大家會不會擔心自己成為第二個、第三個伊凡.伊列區呢?當臨到了和伊凡.伊列區同樣的最後人生,我們是否能泰然地告訴自己,我對自己的人生無愧?我曾運用我所擁有的力量,造福過自己所處的社會、關心過這塊土地上的人民、體諒過世界各個角落受苦受難的無助靈魂?
遇到人生十字路口 我們知道正確的路
其實伊凡.伊列區的故事,也警示大家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,那就是「慎始」。在電影《女人香》中,奧斯卡影帝艾爾帕西諾飾演一位目盲的退伍軍官,他在片中慷慨地說道:「人生,會遇到無數的十字路口,每一次,我們都知道那條路是正確的,但我們從不選它,因為我們知道,正確的路有多難走。」
用這句話來檢視伊凡.伊列區的人生,我相信,每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,他內心其實都知道那一條路是正確的,只是他一再給自己藉口,放任自己選擇那條容易但不正確的路,於是愈走愈錯、愈走愈遠。
這樣的情形,也一樣可以用來檢驗前面所提的趙建銘的例子。當面對不正當的利益誘惑,第一次他選擇臣服在利益之下而去扭曲應有的正直堅持,第二次、第三次...漸漸地他就愈走愈遠,也錯的愈來愈離譜。
而各位同學雖然才剛離開校園,程度不同的,其實也已走過好些個十字路口,同學們也該自問的是,在自己成長與學習階段,走到了各個十字路口之前,各位做了什麼樣的選擇?趙建銘的例子,又帶給大家什麼警愓呢?
心態尤其是重要的,一旦各位在心態的十字路上錯了這一步,之後的人生路就很難期待了。漸漸地就會讓自己在每一個十字路口畏難擇易、去正取邪,惶惑地虛擲人生,終至不返。
對於這最基礎的價值建立,同學們尤其要戒慎恐懼。例如,當各位出社會工作時,如果服務的公司要求自己作假帳,就代表那間公司根本不值得為他工作。雖然當下作出抗拒,會遭到很多的壓力與困難,但那些困難與壓力,將會引導你找到正當的人生方向、正當的工作。
紅十字之父獻大愛 身影永留世人心中
接著,我想拿另一個人的例子與伊凡.伊列區作比較,那就是紅十字之父,亨利.杜南先生,這位瑞士銀行家,當他路經蘇法利諾戰場,看到路上哀嚎垂死的士兵,他選擇留下來救傷援苦,這還不夠,他覺得自己一個人能力單薄,遂開始奔走四方,呼籲成立中立的救援組織,而為了獻身於這樣的大愛,他的銀行事業從此一蹶不振,從此落魄潦倒。可是,也因為他的努力卻使得至今傳承逾百年、濟扶無數苦難靈魂的紅十字會,就此誕生。
亨利.杜南剛好和伊凡.伊列區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,當臨到人生的盡頭時,表面上功成名就的伊凡.伊列區,實際上一無所有;表面上一無所有的亨利.杜南,他的身影卻永遠永遠地留在世人的心中。
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伊凡.伊列區,也都可以是亨利.杜南。我們選擇當誰呢?要選擇什麼樣的人生觀,我們的人生才可以無悔呢?我很希望各位同學能認真思考這個問題。
最後,對於這封信,我抱著很深很深的期待。經常在報紙論壇投書的我,其實心中也有很大的挫折、很深的虧欠。相對於像白紙一般的你們,許多現在正掌握著權力,擔當社會中堅的上一代,是應該要感到羞愧的。
特別是政治人物,他們一直在做著許多令人痛心、不可思議的負面示範,扭曲了人性、扭曲了正直。經常對這些掌權者針砭疾呼的我,突然間非常的感慨,我想,他們的性格已經固化了吧,這許多的呼籲,都只能是狗吠火車。
這時我想,與其期待這些固化的人改變,也許更該期待還處在液化階段的各位,謹慎地抉擇人生、對待人生吧,這是我寫這封信的心情。
孔子曾說:「德不孤,必有鄰」,在我的人生之路上,所見過真正成功的人士,他們最大的資產就是正直的性格,因為正直,所以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,因為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,才能擁有更多的機會。
所以,我最後要再重覆一遍,當一個正直的人,是一切成功的源頭。能接受挫折的洗禮,才能真正地贏得人生!
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會長 陳長文
>>後記
其實,這封信,我的寫信對象不只是大學應屆畢業的同學,我更想藉這封信,告訴天下父母、為人師長者、以及社會上的其他「大人」們。我們所做的一切,在在地影響著年輕一代的想法與行為。如果,我們真的愛我們的子女、我們的學生、這一群國家未來的希望。那麼,請先讓自己,成為一個好榜樣。透過我們自己的身體力行,來形塑年輕一代的價值觀。
比方說,在信中,我舉了趙建銘的例子。不只是用來警省年輕朋友們,更是用來警省身為父母、師長的我們。而事實上,雖然趙建銘示範了極大的荒謬與錯誤,但從提供了警省社會這個角度言,也許,我們還應該感謝他。
又比方說,當我提到了十字路口的選擇,其實身為父母、師長、社會主體力量的我們這一個世代,更該深切地自問,我們面對了無數的人生抉擇、人生十字路口,有多少次是不畏於難地堅走正確的路?又有多少次折服在畏苦怕難地選擇了容易但錯誤的路?
另一方面,當我們的子女、學生臨到了不同的十字路口,我們又是如何地引導他們做出選擇呢?是透過溺憐溺愛,削弱他們的抗壓能力與獨立性格,讓他們不敢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。還是以身作則,先由自己開始,身體力行崇善守正的價值堅持,以要求我們的下一代,不能輕易因為困難而向不正義的價值觀妥協呢?
甚至擴大來說,這些屬於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的反省,放在大學畢業的時間點都有點過晚了。那是孩子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,無時無刻,父母師長都應思考的問題。
進入腐朽的循環 社會將集體崩壞
最近有一份問卷調查指出,有高達四分之一的大專院校學生願意為了升遷與薪水,為公司作假帳。這是一個很令人震驚、也讓人很挫折的數字。
但當我們痛心地指責年輕人出現了這種價值失落、偏差的嚴重問題時,其實,我們更該問的是:孰令致之?如果這一份問卷代表的是年輕世代中,為數不少的年輕人的價值觀的話。那麼它所表彰的錯誤,不會是表面上年輕人的錯誤,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會是他們的上一世代、上上一世代的錯誤。
因為這樣的價值觀不會平白地形成,它必然是一個模仿的過程,顯然地,事實上也是確然地,身為父母、師長的我們這一世代,的確有為數不少的人,特別是有錢、有權、有官位、有資源的人,作出了許多令人覺得極為羞恥的負面示範。我們這個世代該自問的是:我們在年輕人的面前表現了什麼樣的人生態度呢?面對金錢與權力的誘惑,我們把良知與對正直的堅持放在什麼樣的地方呢?面對不公不義的政治現實、社會現象,我們是選擇站出來批判斥喝,還是冷漠噤聲呢?
如果,我們自己都把金錢奉為最高價值,而輕易棄守良知善念的話,又如何期許我們的下一代,面對升遷加薪的誘引,不會為一個貪敗不法的公司集團造假違法呢?
如果,我們自己都選擇對社會不義的一面,冷漠不關心,又如何期待我們的下一代,有勇氣去捍衛正義、對抗腐敗呢?
當我們這一代的價值觀腐朽了,這樣的腐朽也將傳染給我們的下一代。一旦一代與一代間,進入了這種腐朽的循環,社會也將集體崩壞。這不是危言聳聽,更不是飄渺的預測。而是台灣這十數年來的具體寫照,因為我們無所作為的懈怠,坐令誠信、正直、公義等善念盪然消散,使得我們正集體地承擔沉淪的苦果。這些痛苦不僅僅加諸在我們的身上,更將加諸在我們的子女身上。
把獨立當做送給子女最大的禮物
那麼,下一個問題是,我們該怎麼做呢?與其抽象的泛論,我想舉二個最近的實際例子。來談談我認為我們應該有的「實際作為」是什麼?
第一個要舉的例子是,歷史上最大筆的行善捐款:股神巴菲特宣布捐出家產的百分之八十五、三百多億美金給比爾蓋茲創辦的公益基金會。為了這個令人振奮的消息,聯合報特別來訪問我的感想。我第一個感觸是,東西方的價值文化,實在頗有差距。
我首先想到的是狐狸的例子。狐狸長至四、五個月的時侯,狐狸父母都不再給小狐狸吃東西,當小狐狸還要撒嬌的去找父母要東西吃的時候,這時候父母親會用非常嚴厲的態度把小狐狸嚇走。為什麼呢?顯然是生物的宿命,希望下一代能夠早點獨立成長,能夠比上一代加倍的優秀。
其實,西方人對子女的教育方式,在某方面,和狐狸非常相似。他們把「獨立」二字,當做送給子女最大的禮物。因為他們知道,獨立的追求自己所屬的人生、自己親手打造的成功,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、最重要的歷程。
這與華人社會習慣把孩子「照顧的好好的」,很不相同。華人社會對子女不但從出生到成長,呵嚄備至,父母親甚至還得幫孩子想到他出社會、成家立業、垂垂老矣時該怎麼辦,於是,父母親極盡可能地攢聚財富,想要遺留子孫。但若從「人生哲學層次」來看「子女最佳利益」時,就會發現,這種不斷攢聚財富,意想遺留親人的作為,其實是某種程度「剝奪子女的奮鬥過程」,也等於剝奪子女人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成分。
舉例來說,台灣有許多大企業主,他們最令人稱羨敬仰的,並不是他們可與國敵的財富,而是他們白手起家的奮鬥過程。但當他們把財富以親親有別的想法,遺給子女的同時,也等於剝奪子女,追求一個「因不懈奮鬥而贏得成功」的歷程。
相反地,西方文化在教育子女過程中,所強調的獨立觀,反而才是一種對子女的真正的尊重、真正的愛。這種「愛」,重視的是實質的、精神的層次;而東方的以親為先的「愛」,則反而流於形式的、物質的層次。
從這個分別,就可以體會出,為什麼美國會出現像巴菲特這樣的企業家了,他可以把財產全部留給他的子女,表達他對子女的「形式的愛」,但他沒有,他捐出了大部分的財產,因為他知道,那才是對子女奮鬥人生的真正尊重。
謹慎呵護、助燃孩子們心裡的愛苗
第二個例子,是不久前我在媒體上看到的故事,一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,為了五十多位繳不起餐費的學生,在火車站舉辦音樂會,發起義演募款。這個故事中,令人欣慰的不只是那位小小年紀卻充滿愛心的小學生,還有他的家長、老師、同學,以及提供義演場所的火車站站務人員,當他們得知孩子有這樣的想法時,盡心盡力地幫助孩子完成他的想法,這不正是最棒的家庭教育、學校教育還有社會教育嗎?
在這樣氛圍中長大的孩子,自然可以培養健全的人格、良好的心性。更重要的是,有了健全的人格、良好的心性,孩子就取得了成功人生的第一把鑰匙。
其實,就如同這位有愛心的小學生一般,人心裡的愛,從不曾消失。但好的家長、好的師長,會持續地、謹慎地呵護、助燃孩子們心裡的愛苗。而不稱職家長、不稱格師長,則會不經意甚至刻意地悶熄孩子們心中寶貴的愛苗。
當多一株愛苗獲得澆灌時,社會的集體幸福就獲得了多一分的力量。
相反地,當多一株愛苗被無情地悶熄的時候,社會的集體幸福也就失去了一分寄託,甚至因此多了一分負面拉扯的力量。這些看來至微的個別善念,其實巨大而深切地牽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幸福。
在應邀演講的時候,我常常強調一個觀念:「幸福,是總體概念」。沒有總體的幸福,就沒有個體的幸福,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多關心社會、多參與社會。但在這裡,我要強另一個相對的觀念:「幸福,同時也是個別善念」。沒有個別的、微小的善念加總,也不會有總體幸福的存在。最後,我要強調的是,人生當中,有太多的事情,比表象的財富重要的多的多。一個不富有的人,可以是非常成功的人,如果他能對自己的人生俯仰無愧、行穩坐正,無所不安的話。
相反的,一旦非常富有,或者掌握至高權力的人,卻可以是一個失敗透底的人,坐不正行不穩,就得永遠惶惶不安,當他們犧牲了正直誠信來換取財富權力的同時,他永遠得擔心別人用一模一樣的方法,來奪取他們與魔鬼交易來的財富權力,這樣的人,不只輸掉了自己的人生,也污染了社會的價值、崩壞了社會的集體幸福。
這樣的人,不但不值得羨慕,如果這樣的人位居高位,為了捍衛社會的集體善念與集體幸福,我們更要勇敢站出來,大聲的批判討伐。這不只是為了我們的幸福,更是為了我們下一代的幸福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